虽然游客越来越多,但爆雷的文旅企业也增加了。
近期,青海省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旅投”)及13家子公司集体破产清算。
作为省级文旅国资平台,青海旅投在2016年成立当天就与海晏县政府、国家开发青海省分行等11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彼时,青海旅投也雄心勃勃喊出了“三年投融资达到百亿元、五年上市”的目标,获银行融资支持后,短时间收购青海铁航国旅、青藏国际会务公司等资产,设立20余家子公司,业务分散于景区、酒店、旅行社、地产等领域。
为何不到十年时间
这艘省级文旅航母轰然倒塌
因为当地给予青海旅投的资金和资源肥了个人腰包,青海旅投董事长喇积元因受贿、滥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等罪名被“双开”,涉及项目承揽利益输送,党委副书记马尚德同样因受贿、滥用职权被“双开”,总经理助理丁某也因滥用职权、受贿等罪名受到法律制裁。
由于以上高层管理人员腐败行为导致青海旅投多项决策都偏离市场化原则。例如曾经投入2371万元投资无产权的营地、倒贴3000万收购资不抵债公司等各种离谱操作。
并且前期盲目扩张与低效投资既没有形成协同效应,也没有打造出知名的文旅IP,更让公司陷入了“投资-亏损”的死亡螺旋之中,再加上疫情冲击,旅游市场停滞,企业收入大幅下降,而固定成本仍需支出,导致资金链紧张,青海旅投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财务状况不断恶化,截至2023年底,青海旅投就已经资不抵债了。
青海旅投的破产清算并非个例,近年来国内多地的国资文旅平台、大型文旅企业同样也面临破产、高额债务的困境。
例如去年河南洛阳的孟津文旅集团就因负债9036万元、资产仅值3334万元被法院裁定破产,破产核心原因是花费5.13亿元投资的三彩文化小镇总投资建成后游客量不足,沦为“鬼城”。还有屡屡登上热搜的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也被申请重整,原因同样是耗资24亿元建设的大庸古城游客寥寥。
为什么文旅投资的尽头
都是负债
不尊重市场规律与问责缺失。
文旅国企负责人热衷短期政绩(如景区评级、投资规模),所以在文旅立项初期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并不尊重市场规律,容易陷入“重形象、轻实效”的误区,像法门寺就因为在建设过程中举债30余亿盲目扩建,最终被债务问题压垮。
加之文旅项目的投资周期长,而负责人的任期往往较短,“任期内搞项目、任期后甩包袱” 的现象较为突出,并且项目决策涉及立项、审批、融资、建设等多个环节,且跨部门、跨任期,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形成 “集体决策无人担责” 的局面,核心原因还是在于问责机制的不完善。
文旅项目投资的滞后性。
以前文旅行业发展得益于地产爆发增长以及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红利,文旅投资市场一片火热,文旅企业往往会基于当时的火热态势进行扩张规划,比如增加旅游项目设施投入、扩大住宿餐饮规模等。然而当红利消失,企业此前过度扩张带来的成本负担就凸显出来,如固定资产折旧、人员冗余等问题,使得在后续正常甚至相对减少的客流量下,利润空间被压缩,生意难做。
并且大型的文旅项目从规划到落地通常需要数年时间,但是现在文旅市场需求变化迅速,新的旅游趋势、游客喜好不断涌现,导致项目建成后无法匹配当前市场,最终陷入经营困境,像全国大量烂尾、破产的古城就是这种典型。
文旅项目融资渠道受限。
国内A股对拟上市企业的盈利持续性要求严苛,但文旅项目因投资周期长、前期亏损普遍,很难满足条件。例如,多数景区类企业在建设期和培育期连续多年亏损,即便运营成熟后,也可能因季节性波动导致盈利不稳定,上市难度较大,难以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取大量资金。因此,只能更多依赖债务性融资,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长期来看,这种融资结构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风险增大,一旦经营不善,就可能面临偿债困难,进而陷入负债危机。
如何改变文旅投资困境
从大而全到小而美
以上列举破产倒闭的文旅项目,无一不是“大而全”的类型。如今这种模式在市场变化和经营压力下,往往难以维持。一方面,游客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大锅饭”式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大型文旅项目运营成本高昂,一旦市场反馈不佳,很容易陷入困境。
“小而美”模式则聚焦于细分领域,深耕特定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并且投资规模小、落地周期短,更满足游客所需。
如何打造“小而美”项目?通过深入研究特定客群的核心需求(如亲子研学、户外探险、文化深度体验、康养旅居、本地微度假)等。例如,专注于打造精品民宿集群、深耕某一类非遗文化体验、开发特定主题的徒步或骑行线路、运营高品质的露营地等。目标客群越精准,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就越有效。
中旅联正是顺应这一市场变化趋势,研发了12个小而美的城市新业态IP,通过小而美的场景创新盘活存量资源,例如正在落地的城市微营地"驿乐"作为融合休闲、社交、消费的复合空间,首期铺设500个,三年5000个,五年覆盖10000个城市公园,规模化布局将释放巨大品牌裂变效应。
青海旅投的破产既是国资文旅平台盲目扩张的缩影,更是市场规律对非理性投资的严厉惩戒。当各种古城沦为"空城",文旅产业投资逻辑需要从土地财政依赖转向体验经济,市场需要的不是“大而全”的堆砌项目,而是精准定位、深耕细分领域的“小而美”项目,只有为游客带来真正有价值、有温度的旅游体验,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内容资料来源于青海旅投公众号以及网络 ,版 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作分享使用,不涉及商业范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