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钵钵鸡火的时候有多火?
周鸡肉钵钵鸡掌门人刘敏这样形容:随便一个城市的街头,你吼一嗓子“钵钵鸡”,都会有人接下句:“一元一串的钵钵鸡”。
藤椒口味钵钵鸡。
“但火得太突然,我们甚至没反应过来,送上门的流量都没有抓住。”时隔一年,回首去年的钵钵鸡热,刘敏语气里满是遗憾,接连说了两次“错过了”。
6月下旬,第十八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在四川乐山召开,封面新闻派出记者,从乐山出发寻味中国餐饮界的“乐山军团”。6月30日,记者找到乐山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嘉州白宰鸡烹饪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周鸡肉钵钵鸡掌门人刘敏,听她讲述钵钵鸡从乐山走向全国背后的非遗传承。
走红不是一日之功
“钵钵鸡出现前,嘉州白宰鸡曾红透乐山城”
“周鸡肉”白宰鸡。
“钵钵鸡已经烹饪了上百年。”作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店掌门人,刘敏颇豪爽,还没等记者提问,便率先打开了话匣子,“就烹饪技艺、口味风格而言,乐山钵钵鸡和嘉州白宰鸡一脉相承,都是先将食材煮熟,再将特制的汤汁倒入其中,形成鲜、香、咸、甜、麻、辣的口感。论出现的先后,肯定是嘉州白宰鸡在前。”
刘敏告诉记者,白宰鸡出现不久,就红透了乐山城,尤以周鸡肉为代表。
时间回到1900年前后,被郭沫若描述为“雪白的鸡片,鲜红的辣油海椒,浓黑的酱油”的白宰鸡开始在乐山盛行。周鸡肉的创始人,周贵明也开始在街头,提篼篼卖鸡肉。
1920年,几经坎坷的周贵明在玉堂街求得一席之地,摆摊卖白宰鸡。摆了5年,凭借独特的佐料,周贵明在1925年租了两个铺面,开了属于自己的饭店,取名“啓明”。周贵明不管天热天冷,一年四季都在剃得光光的头上包着一圈雪白的布帕,时间一长,成为了活招牌,再加上其鸡肉汁宽、肉嫩、糖多的口感,使得周鸡肉远近闻名。
1939年,“啓明”因战事被炸毁,周贵明于是买了地皮修了简易平房继续营业,雇请锅匠、堂倌等,另招收学徒十人左右,生意开始越来越兴旺。
1948年,周贵明拆除简易平房,重建一楼一底砖木结构房,更店名为明和。1951年,明和饭店正式将“周鸡肉”确立为招牌菜品,成为乐山城里,名气很大的白宰鸡。
“1982年周贵明去世后,乐山出现多家‘明和周鸡肉’牌子的饭店,但真正受市场认可的只有周贵明的徒弟古双全。也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街面上出现了将白宰鸡串成串儿进行售卖,但当时还不叫钵钵鸡。”刘敏告诉记者,她也说不清楚钵钵鸡具体是哪一年定型的。
走红不是一人之功
“周鸡肉钵钵鸡,在全国收了上百个徒弟”
刘敏记得她是2020年加入钵钵鸡行业的。
2022年刘敏拜师古双全,成为周鸡肉第三代传承人之一,周鸡肉钵钵鸡掌门人。
作为一个雅安人,刘敏2003年大学毕业,来到了乐山,摸爬滚打近20年,最终选定了这道菜,并于2022年,拜师古双全,成为周鸡肉第三代传承人之一,周鸡肉钵钵鸡掌门人。
作为传承人,刘敏无疑是称职的。2023年至今,她在乐山开业了5家周鸡肉钵钵鸡特色门店,在全国范围内收了300多个徒弟,覆盖江苏、北京、新疆、宁夏、云南、贵州等地,将融合白宰鸡技艺的钵钵鸡,推向了全国。
所以当钵钵鸡的叫卖声在全国各地响起的时候,刘敏毫不诧异,只是遗憾错过了这波流量,并对定价有自己的看法。“用不着一元一串,我们一直卖的8毛钱一串,最贵的荤菜也只串了两根串。”
刘敏告诉记者,在菜品上,所有的钵钵鸡都不再以鸡肉作为唯一食材,荤素百味,各类齐全。在口味上,周鸡肉钵钵鸡打破红油口味的局限,根据天南海北食客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增加了藤椒口味、麻辣口味和五香口味。
“麻辣味是在红油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加麻加辣。五香味是针对外地一点辣椒都不吃的客人,偏粤菜的卤香。”刘敏介绍,藤椒味则是川味中的“小清新”,将麻与辣不露声色地藏了起来,但不失川菜韵味,椒麻味从舌尖一过,一口就上头。
走红更需久久为功
“希望钵钵鸡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篇章”
乐山开业了5家周鸡肉钵钵鸡特色门店。
作为掌门人刘敏同样有她的坚持:只传艺,不授牌。徒弟们只能从刘敏手中学到周鸡肉钵钵鸡的制作技艺,但“周鸡肉”的传承,她坚持亲力亲为,并为此卯足了劲。
目前她在推广直营店,招收学徒之外,还组建了周鸡肉非遗宣传团队,在多个网络平台开设了“周鸡肉”为名的宣传账号,每天分享周鸡肉钵钵鸡的经营理念和美食文化,偶尔拍一些情景剧。
乐山开业了5家周鸡肉钵钵鸡特色门店。
“我们还推出了钵钵鸡汤底调料包,很多外地人来不了乐山,购买调料包,在家里就可以吃了。”刘敏告诉记者,他们的调料包目前已经卖到了澳大利亚、美国等地,不少华人通过调料包找到她,希望能获得周鸡肉的冠名,在国外开店,“他们当地有钵钵鸡,但没有成体系的品牌,没有传承。”刘敏称,她已经和多个国外团队沟通过了,目前唯一的问题就是忙不过来,“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搞不赢去美国开分店。”
钵钵鸡不再以鸡肉作为唯一食材,荤素百味,各类齐全。
在乐山,关于钵钵鸡的俚语、顺口溜很多,但文字记载得最多的,是这一段:“钵钵虽小装着天,想吃啥子自由选;拜佛不如拜自己,满钵都是上上签。”
刘敏认为这是乐山的饮食文化,更是乐山人的生存哲学,她希望通过乐山餐饮人共同的努力,让这一文化走得更远,“希望钵钵鸡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一页,就像回锅肉一样。”
(本文图据受访者)
